市面上膠原蛋白這麼多,到底怎麼選商品才對? (上)【2025 最新營養師整理】

        


說到膠原蛋白,這年頭根本是美容保健界的當紅炸子雞,什麼粉、什麼飲、什麼膠囊通通來一點。不過產品多不等於通通有用,要是挑錯了,不只荷包哭,連臉都不想見人。

        身為看破一切的營養師,今天就用簡單、有趣、不唬爛的告訴你:膠原蛋白到底怎麼挑才聰明!


一、膠原蛋白哪來的?別再隨便吃不知名來源了!

        你吃進去的東西,一定要知道它來自哪裡吧?目前市面上膠原蛋白主要有三種來源:魚、豬、牛

🐟 海洋膠原蛋白

        ✅ 吸收快,分子小,效果漂亮。

        ⚠️ 但要注意:海洋不只出產膠原,也有重金屬或環境荷爾蒙的污染。買之前,一定要看有沒有檢驗報告,不然吃了反而拖垮身體狀況,划不來。

🐷 豬膠原蛋白

        ✅ 便宜、CP值高,適合小資族。

        ⚠️ 缺點是吸收慢,有人吃三個月只有一點點感覺,錢包直接瘦身一波。

🐮 牛膠原蛋白

        ✅ 穩定性不錯。

        ⚠️ 但瘋牛症陰影仍在,產地來源務必確認,不然保養變冒險。


二、小分子才吸收!不是什麼「蛋白」都能變美

        膠原蛋白不是吃越多就越美,重點是濃度夠不夠跟能不能吸收進去。以下是你該記住的關鍵項目:

  • 膠原胜肽(Collagen Peptides)

           酵素分解過,小分子、好吸收。

  • 水解膠原蛋白(Hydrolyzed Collagen)

            也是小分子界的明星。
  • 未水解膠原蛋白

            老派技術,分子超大,吃了可能只是當被胃酸消滅

👉 畫重點:分子量至少要小於5000 Da,才是人體比較好吸收的型態。超過10000 Da?別猶豫,直接 bye bye,時代的眼淚不用留戀。


三、粉?飲?膠囊?吃法不同,命運大不同

膠原蛋白的商品型態百百種,以下幫你快速介紹:

🥄 粉末型

        優點:劑量足、吸收快、靈活加料(丟進豆漿或優格都可以)。

        缺點:懶人會嫌麻煩,懶到連水都不想倒的請略過。

🥤 液態飲品

        優點:開瓶即喝,懶人最愛,有些還加了玻尿酸、維生素C。

        缺點:價格不便宜,口味不行的話會讓你想直接打包丟掉。

💊 錠劑/膠囊

        優點:出門超方便,包包隨手一包,隨時補充。

        缺點:劑量受限於膠囊體大小,常常要吞三四顆濃度才有達標。怕吞藥的人可能會吞到翻白眼

        小結論:如果能找到調味強的廠商以及預算足夠狀況下,首推還推還是以液體包為主,簡單方便。次之就會推薦粉狀的補充方式,膠囊就是最不推薦的型態。


四、單吃膠原蛋白?別鬧,C跟玻尿酸才是好隊友!

        你以為吃膠原蛋白就會變仙女?No No No,它是團體戰不是單打獨鬥。要有效果,這些助攻很重要:

🍊 維生素C膠原蛋白的合成好朋友,沒有它就像火鍋沒湯底。

💧 玻尿酸讓你水嫩嫩不乾癟,是保濕關鍵。

🌀 彈力蛋白不想皮膚像鬆弛海綿,這個一定要有

鋅、維生素E、生物素加分好物,對皮膚、頭髮、指甲都讚讚

        但請注意:配料再多,膠原蛋白含量才是主角,有些產品搞一堆名堂輔料,結果主成分膠原蛋白只有一咪咪,甚至還沒有維生素C跟玻尿酸,這樣就非常不行。


五、品牌夠不夠靠譜?不是網紅推就能信

        你以為看起來高級的包裝就代表安全?請記住以下檢查步驟:

🧪 有無第三方檢驗(重金屬、塑化劑、微生物)

        還記得上面提到的,不同來源有不同的污染,所以能夠提出來源材料的檢驗報告,或是產品的檢驗報告,才是最好的!

💬 網友回購率、實測數據有參考價值

        雖然目前市面上業配文充斥,但裡面還是會有一咪咪的真實使用心得,多多少少還是可以參考一下。

📈 臨床研究有加分(有總比沒有好)

        不要看到網紅一推就衝去買,買之前還是要先做好工作,先把上面提到的都考慮一遍,不要讓荷包流淚還弄壞身體了。


🧠 總結一下,四大挑選重點別忘記:

來源明確及安全不論是選魚、豬還是牛,都要看產地跟檢驗報告

胜肽小分子分子小(至少要5000 Da以下)才吸收快,大分子的直接丟掉。

複方成分要聰明搭配:維生素C、玻尿酸是CP好拍檔。

劑型依照生活型態選最適合的粉、飲、膠囊任你選。


下集來分析市面上比較知名的幾個產品!😎😎

留言